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0年第2期 > 正文
编号:12046629
73例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1月15日 余 淋
机械通气,多巴胺,患儿,糖皮质激素,高危因素,预防措施,硫酸镁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1346KB,2页)。

    余淋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;

    【摘要】目的:探讨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(ICH)的相关危险因素。方法:分析本院2002年5月~2008年5月收治73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的资料,并与同期住院54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。分析两组患儿和产妇的情况,统计分析出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。结果: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孕周、体重、Apgar评分、出生后患儿发生抽搐、应用机械通气以及是否应用多巴胺有关。结论:临床对小胎龄(孕周35周)、低体重、宫内窘迫、Apgar评分低、出生后患儿抽搐、应用机械通气、应用多巴胺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,应提高对其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的预见性,医护人员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多巴胺 患儿 糖皮质激素 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 硫酸镁

    【分类号】R722.6

    本研究对本院2002年5月~2008年5月收治的73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,现报道如下:1资料与方法1.1一般资料73例颅内出血的早产儿符合文献诊断标准[1],观察组73例,男35例,女38例,日龄6~36d,平均13.5d;体重(1.8±0.5)kg,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,脑室内出血10例,脑室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346KB,2页)